2017-06-15 15:10:09 閱讀 20 次
很多人以為冷鍋串串就是四川洪雅或樂山的藤椒缽缽雞,其實這個見解并不確切。王國忠成都缽缽雞培訓告訴大家,缽缽雞可以認為是冷串串的一種,但是冷串串并非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缽缽雞。今天王國忠成都缽缽雞培訓就為大家分享缽缽雞和冷鍋串串有什么不同。
冷鍋串串
冷串串是重慶的叫法,開始只有一種味型:麻辣。其麻辣的程度不亞于正宗的重慶火鍋,入口是火辣辣的,隨之而來的就是辣椒的香氣。豆干、小洋芋用冷串串的味汁浸泡來吃,可稱神品。
在重慶,冷串串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所以被認為是缽缽雞也就難免。實際上,很多冷串串是在涼面攤位上銷售的。菜品燙熟之后晾涼,用竹簽穿好,放到容器中等待客戶光臨。這些小攤位通常的做法就是味汁單做一盆,燙熟的串串單放,客人點了串串用刷子將紅油味汁刷上就可以了。冷串串的獨特味道就在于刀口辣椒的制作,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訣。
冷鍋串串香發源于天府之國,其繼承著火鍋的精華,川味的精髓,但更具有新時代的成都小吃特色。不但味道悠長,麻辣可調,味碟多樣,且食用方便,富有休閑情調,物美價廉。
缽缽雞
缽缽雞源自四川的街頭美食,你如果去過成都,一定在大街小巷見過:土陶的大缽缽里,裝滿用竹簽串制的食物,食之椒麻鮮香,雞肉嫩而肥妹,雞胗香脆爽口,蔬菜更是別具風味。
缽缽雞是成都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屬于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缽缽雞一聽其名,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簽串制,晾冷浸于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四川樂山是缽缽雞的發源地,最早食材主要是雞肉,雞皮,雞冠,雞爪皮,雞心,雞胗等,也因此而得名?,F在食材豐富多了,能吃的基本都能放到缽缽雞里,口味基本分三種——麻辣,椒麻,五香。
缽缽雞食用方便,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當休閑品味,亦可權作一餐。
缽缽雞還可以觀賞: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后晾干,切成片,用竹簽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里一撈,再舉至嘴邊,油艷欲滴。
盛裝雞肉的缽缽也是可以觀賞的,以青花缽為上。粉紅的肉,青綠的湯,翠藍的缽。把樟樹、桂樹木板鑲攏來,外面用竹篾窟緊,就像一只洗腳盆。
王國忠成都缽缽雞培訓總結一下兩者的特色與不同
冷鍋串串
冷鍋串串鍋底下是沒有火的,但是厚陶瓷的鍋壁和鍋底表面的油卻能夠讓鍋底保持恒溫,不致于讓串串冷掉,同時又能保持合適入口的溫度。秘制過的串串煮熟了浸泡在恒溫鍋底中更入味,而且還能讓肉串保持很嫩的口感,不像火鍋煮一下肉就老了,冷了肉質就變得硬了。
冷鍋串串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它是由各種蔬菜、肉食撕成或切成不同形狀,再用竹簽把這些菜品穿成一串一串;再把它放入特制配方的鍋里加工煮熟;最后置于特色冷油中,配以不同風味的蘸料碟,供大家取用即食的。
缽缽雞
“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竹簽串制,晾冷浸于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
缽缽雞一般是冷吃的,老板加工熟后放在缽里,冬天可以加熱,食客直接選擇就能吃,可以不蘸料,不過現在很多缽缽雞也都可以蘸碟了,各家創法,與傳統的不同。
上一篇:什么是缽缽雞:缽缽雞是什么